思政与艺术同行思政课有“画”说——“大思政课”走进濯水古镇

2022年06月29日 20:39 点击:[]

“发挥专业特长,深入千年古镇,回到现场,将理论、场景、红色文物联结,探寻、挖掘这片红色区域的发展轨迹,继承、发扬红色基因及文化内核。”2022年6月,开云在线注册(中国)官方网站数字媒体学院百余名学生在专业课老师的带领下赴重庆黔江濯水古镇写生。马克思主义学院形势与政策教研室教师刘锴与此同时开展了“思政与艺术同行 思政课有‘画’说”系列活动,将思政教育融入写生课程全过程,组织青年大学生们开展“红色文化”调研,传承红色基因,传播红色文化,培育家国情怀,着力打造“行走中的思政课堂”。

在离濯水古镇几百米远的地方,立有一块写着“红军渡”三个大字的石刻,师生重温了红军在黔江征战的峥嵘岁月。88年前贺龙、关向应率领红三军由此渡江攻打彭水,在当时缺衣少食的条件下,古镇许多群众给红军送茶水、煮鸡蛋、蒸米粑。而更为当地人津津乐道的,是在红军渡江的过程中,当地百姓接受了红军的宣传和主张,同时也被红军将士爱护老百姓的行为所感动,不少人主动拿出草垫铺在船底,让红军的骡马顺利渡江。还有不少人接受了扩红宣传,当地出现了母亲送儿子、妻子送丈夫参加红军的场面,当天便有30多名濯水青壮年参军入伍。红军每到一处,都能得到当地老百姓们的全力的支持,这也是红军能在2万五千里的艰难跋涉中,顺利完成长征的一个原因。跟随着讲解老师脚步,听着娓娓道来的一个个感人故事,让人仿佛置身当年红军战士浴血奋战的烽火岁月,仿佛看见一个个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视死如归的悲壮场面,通过实践教学也更能让广大青年学子从红军故事中汲取精神力量,坚定赓续红色血脉、助力乡村振兴信念。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6周年,同学们积极地抢答关于红军长征的小知识,现场气氛热烈。

党史知识竞赛结束后,全体师生演唱了红军歌曲《唱支山歌给党听》,抒发同学们对祖国母亲的热爱和对共产党的忠诚,激发师生的爱国爱党热情,进一步对学生进行学史崇德教育,也让同学们的艺术创作更加的有血有肉。

参与活动的同学们纷纷表示,要通过画笔、镜头、文字、影像的方式记录“红色故事”,打通历史与当代的脉络联系,补足精神之钙;以自己的所学绘出“红色画卷”,筑牢信仰之基;用自己所长弘扬“红色精神”,把稳思想之舵。

濯水古镇自清代后期起,便已成为川东南驿道、商道、盐道的必经之路,镇子上客栈、饭馆、银号、茶馆遍布,曾经的繁荣犹如一幅活生生的“清明上河图”。同学们走进濯水古镇进行艺术采风创作,在感受了古镇的文化旅游魅力和土家族的人文风情后,迸发出的灵感与笔墨交织在一起,创作了一幅幅充满意境的作品。

老师们带领学生来到了古朴美丽的风雨廊桥上讲解黔江的前世今生,黔江区地处武陵山腹地,属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区,这里自古以来聚居着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20多个少数民族,大山的阻隔,造就了黔江千百年来的贫瘠。就在这块苦甲天下的地方,黔江人率先吹响了向贫困宣战的号角,2020年实现全域脱贫。现在正着力开展乡村振兴,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响彻巴渝大地。作为重庆市乡村振兴综合试验示范区,黔江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真正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千年古镇解锁“向往的生活”,寄托着无数人的乡愁,也吸引了国内外更多的游客来到濯水,成为渝东南地区“旅游+扶贫”的典型示范。

从深度贫困的没落村镇,到文创风靡、民宿林立的旅游网红地,濯水古镇让原住民成为旅游从业者,将原生文化融入旅游景点,在家门口让古镇居民脱贫,过上向往的小康生活。看到濯水古镇的变化,同学们内心有更加真实的感触,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做出的坚定承诺。黔江精神激励着我们新一代青年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