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天下事”讲成“身边事”?如何实现“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的有机融合?
2022年6月,开云在线注册(中国)官方网站马克思主义学院形势与政策教研室将《形势与政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与数字媒体学院采风写生专业实践课相融合,在重庆龚滩古镇、濯水古镇开展了“光影律动,青春与美好生活同向同行”主题“大思政课”。聚焦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对焦学生的所思所想所需所盼,坚持靶向讲解,用思政课的理论供给回应学生的现实所需,把“天下事”讲成“身边事”,实现“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的有机融合,让学生在移动的大思政课中找到奋斗节奏感,增强获得感,不断增强青年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龚滩古镇集中讲解现场)
(濯水古镇合影)
一、拓展教学场域,打造“有触感”的大思政课
本次“大思政课”,精选具有千年历史文化底蕴的古镇作为实践教学地点,结合学生专业实践所需,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让理论照进现实,不断拓展思政课教学场域,打破传统思政课教学界限,将传统的思政课课堂延伸至社会生活之中,利用千年古镇的历史文化底蕴创设教学情境,推进思政课教学实现“在课堂上讲”与“在社会中讲”的紧密结合。并统筹用好各方面师资力量,组建由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专职辅导员构成的讲师团。在龚滩古镇,讲师团以“是唐街,是宋城,是爷爷奶奶的家”,开启“情景画”教学,追寻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的足迹,感受龚滩古镇的生活变迁,读懂龚滩古镇的新发展、新变化与人民美好生活的紧密关系。在濯水古镇,讲师团在风雨廊桥上讲解濯水古镇的前世今生,带领学生认识濯水古镇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共同领悟“共富”路径。本次“大思政课”将思政课与专业、实践、生活相结合,把思政课的理论教育、精神塑造、价值引领与古镇的千年历史、现实发展贯通起来,形成“课程好+思政巧”的百花齐放局面,让思政教育变得有意思、有温度、接地气,更有“触感”。
(龚滩古镇老街:思政课教师杜鹤淦“情景画”小组教学)
(濯水古镇:思政课教师刘锴“共富”路径教学)
(龚滩古镇: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评讲学生作品)
二、创新教学范式,打造“有青春感”的大思政课
本次“大思政课”,精准聚焦专题教学与主题实践相融合的特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专题、《形势与政策》“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专题与采风写生实践教学充分融合,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相互渗透,把灌输式教学转变为现场体验式、互动研讨式教学,充分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以立体化、可视化教学方式使思政课活起来,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成为“大思政课”的最大增量,增强思政课程的时代感和学生的获得感。在龚滩古镇,思政课教师杜鹤淦借助“解放龚滩”的史料对接龚滩人民现实生活,讲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并利用原创“VR+思政沉浸式学习系统”,开展翻转课堂,由学生讲解新时代青年学生如何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在濯水古镇,思政课教师刘锴依托红色景点“红军渡”,讲述1934年贺龙率军渡过阿蓬江的历史故事和军民情感,并衔接红军长征胜利86周年纪念,由学生组织开展“党史知识竞赛”,读懂党史中的“红”。并将濯水古镇的旅游扶贫与艺术类专业结合起来,读懂乡村振兴中的“绿”。本次“大思政课”为学生提供在课外“大天地”里实践探索的机会,从学生主体出发,创新教学范式,运用新媒体技术,引导他们在现实素材、亲身实践中找到问题和困惑的索引,把思政课讲“真”,打造“有青春感”的大思政课。
(龚滩美术馆:思政课教师与专职辅导员“情景画”小组教学)
(龚滩美术馆:思政课教师、专职辅导员、专业教师小组学习座谈会)
(“VR+思政沉浸式学习系统”翻转课堂)
(濯水古镇红军渡讲解)
(濯水古镇红军渡“党史知识竞赛”)
三、注重教学反馈,打造“有烟火气”的大思政课
本次“大思政课”强调见人、见事、见生活,精准对焦授课主题内容,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优势,带着学生解读全面小康的“中国密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精准聚焦时代主题,以“美好生活”为主题,要求学生在千年古镇采风的过程中,发挥专业特长,从“烟火气”着手,拿起相机采撷“带露珠”“沾泥土”的真实素材,以青年人的视角观察、体悟“共富”目标,记录当地居民美好的小康生活,在行走中用专业知识和技能把当地人民群众丰富的生活实践再现出来。从正面引导教育学生认识美好生活的内涵、美好生活的变与不变,用自己的脚步与双手真切感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鲜活接地气的笑脸中领悟诚实劳动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本次“大思政课”收集的学生作品中,既有直抵人心动人笑脸,也有脚踏实地的奋斗场景,反应出当代大学生对劳动人民的致敬,也有当代大学生与美好生活同频共振。“烟火气”是生动形象的“家常话”,用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家常话”正确回答和解决了学生的实际问题,赢得了学生对美好生活的情感认同,对共同富裕的文化认同,最终实现对思政课的价值认同和政治认同。
(学生作品1)
(学生作品2)
(学生作品3)
(学生作品4)
(学生作品5)
这堂移动的“大思政课”,形式新颖,内容深刻,充分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实践教学相融合,重点把握思政课的思想性和理论性,搭建“思政+艺术”的契合点和连接点,实现课程育人和实践育人的辩证统一,让思想政治教育从“庙堂”到“心房”,让学生在人生长河中找到自己的目标方向。在广阔的社会“大课堂”,用千年古镇的文化底蕴和发展成就,把思政课讲“活”,把思政课讲“真”,切实提高高职院院校思政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促进高职院校思政课因时而进、守正创新,推动高职院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