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手炉”2022职业振兴与技能科普宣讲团走进沙坪坝区回龙坝镇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2022年07月13日 19:25 点击:[]

为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职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帮助大学生提升社会技能,引导大学生将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电子与物联网学院团总支学生会青志“小手炉”志愿服务支队组织队员于7月4日前往重庆市沙坪坝区回龙坝镇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此次团队中加入两位新疆籍的同学,分别为物工2004班木卡代斯·艾买提江与微电2102班赛丽特来提·热合木图拉,在此次实践过程中两位新疆籍的同学将实践与自己的家乡相结合,认真思考,提出建议。

在活动开始前,电子与物联网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毛弋、团总支书记聂浩虹、辅导员李创对所有队员们强调了注意事项,在实践过程中要时刻跟紧队伍,强调安全事项,确保本次活动的有序进行。

到达重庆市沙坪坝区回龙坝镇后,队员们和回龙坝相关负责人开展交流会。会上,镇长吴瑶熙表示,回龙坝居民共3万人,包括十个村庄和两个社区,支柱产业为纺织产业。九十年代初,回龙坝居民们开辟性的创造了这一传统产业链,最高峰可达800余家,直接融资高达100个亿,吸引将近1.5万外来劳动力,直接产值高达100亿,全国80%毛坯布来自回龙坝。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机械逐渐取代手工,智能工厂取代家庭作坊,导致回龙坝织布产业骤然进入严冬。多数工人前往外地务工或回到农村继续耕地,人才大量流失。吴镇长强调,回龙坝现在的根本问题就在于人才匮乏,产业链技能薄弱。

图为我院师生与回龙坝镇主要负责人开展交流会

图为此次参会领导:回龙坝镇驻村第一书记(左一)回龙坝镇镇长(左二)回龙坝镇组织委员(右二)回龙坝镇社保所所长(右一)

如今的回龙坝,早已不见昔日传统的织布厂,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新兴产业。物流机器人,大型工厂织布机、铁路开发局等现代化工业让回龙坝开始回春。

为促进当地就业,吸引更多技能型人才进镇,镇里开发了53个公益性岗位,供居民过渡性就业。确保了居民最低工资可达2100,且提供1200元的社保补贴。对再就业人群补贴三分之二的社保。

对于剩余劳动力和失业人员,政府也积极进行帮扶政策,通过调查居民对什么技能感兴趣,希望掌握什么技能,根据居民需求和企业需求建立培训班。据调查,培训班会定期开展,且每年可培训100余名学员,且培训内容丰富,培训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学习考试颁发证书的方式考察学员,通过率高达90%以上,且全程免费。培训结束后,政府还会为学员推荐企业以确保落到实处,对提供培训的企业给予一定补贴。镇里最近的一次培训为5月5日开展的小面培训班,本次培训班共培训了30余名居民。

针对特殊人群,十类人群,政府也会优先岗位优先提供,以确保镇里就业率。而对于落败的纺织企业,政府积极引导,部分企业转型成功,制作摩托车减震带。也有企业率先购买空压机等设备转型,确保企业正常运行。更有企业迁移到新疆地区,根据新疆地区优势继续进行织布产业发展,也获得了当地政府的支持与帮助,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回龙坝现如今开始向科技镇进军,多类新兴产业支撑着回龙坝的经济体。镇里去年规模以上生产总产值达4亿左右,规模以上商贸总产值可达110亿左右,规模以上服务业总产值可达2亿左右。值得一提的是,永辉物流中心总部也在当地,其彩食鲜物流链拥有一套完整的全自动系统,为当地商贸产值提供了100多亿,也为当地就业做出更多贡献。同时当地还设有铁路局,工业机器人等多种高端新兴产业。且新疆外来人员来工作还可获得当地政府7000—8000元的补助。

图为当地织布厂厂长带领实践团参观织布厂

新型园区青年人占比越来越大,镇里以南劳动力以25岁到50岁为主,镇里以北多为农产业,务工人员年龄在40岁到55岁为主,分化十分明显。

吴镇长强调,镇里现如今十分缺乏20到30岁左右的技能型青年人才,希望通过政策调整市场经济带来的冲击,通过物流降低生产成本,形成闭环式生态链,吸引更多青年技能型人才回乡就业,促进镇里良性发展。

图为本次实践团指导老师与成员出征合照

通过这次调研活动,同学们对新时代工业发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更对技能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知。下一步,我院将以工业互联网为契机,强化工业人才培养的实操性,推动现代产业升级转型。

图为指导老师、回龙坝镇主要负责人与队员们的合照

(电子与物联网学院学管科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