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11日,大学城突发疫情。学校立即部署,迅速行动,开展疫情防控相关工作,同时为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运行,全校于3月14日起开始实施线上教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按照学校相关要求,及时安排《思想道德与法治》及其它公共选修课程的线上教学工作,并将此次疫情防控作为即时教学素材融入课堂,结合课程内容为学生上了一次生动的关于“人生”和“理想”的思政课。
加强教学组织,保障教学质量。3月13日下午14点,教研室召开了线上会议,就线上教学的开展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布置。一是利用自建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思想道德与法治》,组织学生通过重庆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展开线上学习;二是使用QQ群和“腾讯课堂”平台,辅助使用“超星学习通”信息化技术手段按照课表时间开展直播授课。通过“在线课程平台+网络直播平台+信息化交互平台”以“线上自学+直播授课+互动教学”的方式保障学生在疫情期间的课程学习“三不”,即学习时间不少,学习内容不减,学习质量不降。精心组织,精细管理,保证了疫情期间《思想道德与法治》等课程线上教学平稳、有序、高质量地开展和运行。
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思想道德与法治》开展线上学习
腾讯课堂、QQ群课堂开展直播教学
超星学习通开展互动教学
丰富教学内容,融入抗疫素材。教研室教师落实、落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教学的重要论述,“‘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老师们利用突发身边的疫情防控的现实素材,在教学中积极将疫情防控与课程内容有机融合,与学生共建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面对突发的疫情、学校的封控管理、身边同学成为密接和次密接等诸如此类的现实问题,如何利用“思想道德与法治”这堂课,引导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应对这些情况是线上教学的难点。教研室的老师们探索线上教学模式,结合“德法”课程内容中“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苦乐观”、“顺逆观”等内容第一时间对学生进行了正确的思想引导。
疫情发生后,学校老师和各部门工作人员奋战一线,夜以继日开展排查工作,组织学生核酸检测,发放生活物质,关爱学生心理健康;医务工作者连夜为师生进行核酸检测;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工作;校友热心进行物资捐赠等等。授课教师将这些鲜活素材和感人案例融入课程内容,以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敬业态度和奉献精神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感悟“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高尚人生追求”,“尽职尽责、兢兢业业,积极为社会做贡献的人生价值”,激发青年大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懂得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成就出彩人生。
疫情发生后,政府、学校和社区等立即采取科学合理的防疫措施,针对接触人员免费的隔离管理,第一时间组织大规模的核酸检测,措施得当,防疫有力。授课教师以此内容为学生深入分析我国抗疫彰显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
疫情防控教学资源融入课程内容
师生积极互动,教学效果突出。学生也是此次疫情防控的参与者,授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在线上教学有限的教学环境条件下,通过各种教学形式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从学生的视角来谈对此次疫情防控的认识和对抗疫精神的理解。各班参与了学校志愿服务的同学,如通运2101班的胡俊、移动通信2101班的郑星雨、智能互联2103班的阮鑫等同学,讲述了自己参与学校几次核酸检测的志愿服务经历和感悟,在同学中反响热烈,积极在线连麦谈感悟;智能互联2104班学生付世龙在课堂上为班上同学直播自己参与校友捐赠物资的搬运工作,学生纷纷为校友的热心捐赠和同学的志愿服务精神而感动;学生还通过课堂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分享体会,如智能互联2104班学生徐菲燕在分享中谈到了自己被每天吃住在学校随时关心着学生的辅导员老师、认真线上教学的任课老师、提供各种物资保障的学校各部门而感动,感受到了在疫情中重电对学生的关怀,要对学校表达深深的感谢。还有学生谈到以前是通过新闻报道了解,这次是亲身感受到了重电速度、中国速度,了解了国家在疫情防控中采取的各项有力措施,是国家带给了自己安全感,为身为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学生课堂展示
师生课后交流
在这次特殊时期,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研室全体老师立足岗位,深入贯彻落实学校线上教学的工作要求,开展好各项教学工作。更是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使命担当,围绕课程内容,结合疫情防控现实素材,给学生上了一堂生动感人的“大思政课”,让学生体会到了思政课的高度、厚度与温度,帮助学生将情感认知升华为理性思考,进一步落实为自觉行动,用最美青春担起时代责任,展现青年担当!